兰大校园
西北望天
漫天烽烟
新生专区
生活信息
吃喝玩乐
招聘信息
跳蚤信息
校园活动
兰研人生
人文学术
资料课题
电脑网络
感性天空
兰州大学论坛 >> 生活信息 >> 浏览帖子
发表帖子

从雪山飞出的“云雀”到陇原大地的“凤凰” ——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青光眼科主任律鹏

浏览:2834  回复:0

   小昭昭   发表于:2017/10/28 21:47:10 编辑    1 楼


  芳树花开,春山新翠。四月伊始的早上8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门诊大厅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来到青光眼科所处的楼层,狭小的暗室门外已经有几十名患者排队候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十来岁的孩子。青光眼科主任律鹏身着白大褂,穿过拥挤的人流,在暗室的显微镜前坐下来,开始了一天的接诊。

  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久治县年宝叶什则神山脚下出生的律鹏注定与医学有着不解之缘。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父母均为医生的职业背景对他从医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从一名懵懵懂懂的乡村全科医生成长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青光眼科的主任,他一手打造的青光眼科团队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声名鹊起。2016年12月,律鹏团队对一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成功实施ABiC内路粘小管成形术。今年年初,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青光眼科在他的带领下又为一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成功实施了甘肃首例小梁消融术,这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现代青光眼微创手术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也为甘肃省内患者在家门口就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一名医生,首先面对的是病人,他将自己的眼睛和健康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疾病的痛苦,病人的健康就是最大责任。”律鹏的话掷地有声。

勇攀医学高峰



  与白内障相比,青光眼是全球排在第一的不可治愈的致盲疾病,尤其是在高度近视的人群中呈现出更高的发病率,如果不能在早期通过临床发现治疗,晚期则更难以治愈。律鹏说,随着电子终端的日益增多,晚间在灯光较暗的条件下使用电子设备会使瞳孔放大,从而诱发青光眼。逐步加大的社会压力、不规律的饮食、睡眠以及基因突变都可能对青光眼的发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如此,青光眼还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这也导致了青光眼的发病率在人群中呈几何式增长,中国的青光眼患者更是在全球居于首位。



  近年来,国际上通常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青光眼,粘小管成型术较为典型,也是唯一解除集液管阻滞的微创青光眼手术。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抗青光眼手术,粘小管成型术采用激光导管沿房角Schlemm氏管360°穿行,从管的另一端穿出,采用10-0尼龙线完成对房角小梁的扩张,打开Schlemm氏管外壁,降低房水外流阻力,从而降低眼压。由于不进入前房,避免小梁切除,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术后视力影响较小,手术并发症大幅下降等优点。但因国内医学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欠缺,这种治疗方法一直由美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垄断。

  凭着“我们国家的人民有权利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的信念,律鹏在2013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Dean McGee Eye Institution学习,师从该院青光眼科专家、国际上最早开展粘小管成形术的医生Dr.Mahmoud Khaimi。回国后,MGIS新手术方式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律鹏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实施了第一例青光眼微创手术粘小管成形术。

  “从去年到现在,二院的ABiC内路粘小管成形术已经做了十多例,小梁消融术在甘肃也做了五六例。”律鹏说,这些手术都非常成功,帮助一些先天性和晚期的青光眼患者重新看到了光明,这种术式与国内较为发达省份的医院相比也首屈一指。

  “不坐冷板凳,不安于现状”是律鹏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彩虹总在风雨后

  对律鹏来说,能够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不俗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历经的挫折和一路的艰辛也难以想象。

  律鹏长大的藏区,人烟稀少、长期封山,生活物资匮乏,教育、卫生资源更是严重短缺。父亲的黑马,母亲的烙饼,河水里石子激起的波澜,村小学教室跳跃的炉火,雪地里纵情的追逐便是童年的记忆,两颊的“高原红”也是他最鲜明的特征。

  1986年他初中毕业时,果洛藏区只有两所中专,一所是师范学校,另一所是卫校,为了毕业后能尽快安定下来,在母亲的指导下他报考了当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并以第一名的成绩上榜。毕业后,律鹏在乡卫生所做全科大夫。矿区总人口200多,冬季封山长达四五个月,这里的牧民对“曼巴”(藏语中的医生)都怀有极高的崇敬,中专毕业的他在这里算得上“高学历”。22岁那年,律鹏被调到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工作。进入省城的医院,原本学历最高的他在这里成了学历最低的。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律鹏再也坐不住了,“必须要学习,要提升自己的学历”,他尤其在英语学习上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起初,律鹏的英语全靠听收音机自学。自认对语言有些天赋的他在收音机中听了两遍美式初级英语,后来又听了新概念英语。2000年,他向单位请假自费参加了三个月的英语学习培训班,加上勤说苦练,为他日后为兰州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纯英文授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就了他负责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外事工作的能力。



  律鹏记得,在青海省工作期间,经常会有国外的短期医疗队和慈善基金会组织免费的医学讲座和诊疗项目,需要翻译时律鹏便自告奋勇担任翻译。后来,每年到青海的国外医疗团队都找他做翻译,律鹏也渐渐有了名气,也正是这些翻译工作开阔了他的视野,为他打开了放眼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2008年,汶川大地震,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眼科、发表了5篇SCI论文的律鹏本可以留在华西,但父亲的去世和对青海人民的感情指引他回到了家乡继续从事医疗工作。在青海工作两年后,医院临床少,“曾经一个月接待了62位病人”的现状让博士毕业的律鹏感觉到有些委屈。

  后来,在甘肃与青海的一次医疗交流中,律鹏得知甘肃省的贫困人口有500多万,比青海的总人口还要多。“这么多贫困人口需要看病,兰大二院又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律鹏决定换个环境。2010年10月,他正式调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工作,一手组建了青光眼科,并担任青光眼科的主任。

  自2010年青光眼科成立以来,律鹏的手术量也逐年增长。从最初的年均几十台到2016年,他的个人手术量已达1000多台。面对患者的询问,律鹏不忘从病情、治疗方案、手术费用、手术风险、术后效果、恢复周期等各方面耐心、细致地叮嘱,并安抚他们的情绪。

  患者的健康是对医生最大的回馈。“最近出院的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姐姐6岁,弟弟1岁,都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伴随着青光眼。”律鹏说,术后姐姐领着弟弟的手在医院的走廊里大声说:“我能看见了。”听到这样的声音,律鹏倍感欣慰。

身体力行做好传帮带







  从医二十多年来,律鹏已经从雪山飞出的“云雀”,蜕变为陇原大地上的“凤凰”,他深知,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团队作为支撑,必须有一个平台作为后盾。

  他着手创建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青光眼科已经成为甘肃省青光眼临床治疗的主力军,6个人的主诊团队虽然不大,但已经能扛起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在该领域的大旗。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好、建设好团队,他在2012年赴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学习,并积极投身到国际国内的医疗论坛和社会服务项目活动中,也积极争取科研经费,做好青海高海拔地区致盲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5年以来,他的两项科研项目《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及发病机制与种族差异性研究》也循序渐进,他希望通过这些项目能够为国家的医改提供决策依据或寻求青光眼发病的根源和诱因,做好“大病治未病”的预防工作和根治工作。



  2016年7月,律鹏的青光眼科团队引进的复旦大学博士张玉秋说,律鹏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创新的精神和意识,甘肃虽然很落后,但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并不落后。“去年,我从复旦五官科医院毕业来到这里,并没有感觉落差很大。”除了在仪器设备上和东部地区有些差异,在治疗手段上都是一样的,律主任每次出国也会把一些国外先进的技术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尝试新的临床疗法,这也保证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在青光眼治疗方面走在国际前沿。

  “律主任特别有人格魅力,不仅藏语说得好,英语说得也很好。”实习生张茜自豪地说,他对人很真诚,教我们非常耐心,每周四组织的英语角也从不缺席,亲和力很好。在张茜眼里,律鹏即是老师又是朋友。

  律鹏坦言,带团队最重要的是放手,“既要放得开,又得管得住”,他希望给自己的团队成员更多临床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把病人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他并不急于成为硕导,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在临床方面更多地培养一些后备人才,另一方面也因个人的精力有限,临床、科研、行政、教学往往不能兼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留在手术台上”,是他对医道的坚守。
表情

帮助文档 举报投诉 隐私条款 认证会员 联系我们
2012-2017 www.lzubbs.cn 校园非官方论坛 Processed in 0.17 second(s)